水文水资源与环境

  • 基于SDSM-SWAT模型的汉江上游径流变化模拟

    叶加俊;卢健涛;银星黎;李晓昭;成良歌;覃晖;

    为分析汉江上游流域径流对气候变化的水文响应过程,耦合了SWAT水文模型和SDSM降尺度模型,选用石泉和黄家港水文站1990~2005年历史月径流资料,对水文模型进行率定和验证,并将2011~2100年CanESM2模式下低等排放情景(RCP2.6)和高等排放情景(RCP8.5)两种情景输出因子降尺度到汉江上游流域各站点,生成未来气候情景数据,模拟流域未来气候变化下的径流响应过程。结果表明,SWAT模型在该流域径流模拟中具有很好的适用性;未来流域径流会呈现增加态势,RCP8.5情景较RCP2.6情景变化剧烈,且未来各月径流相对基准期变化更加剧烈,这为流域水资源管理与保护提供了参考与支持。

    2019年04期 v.37;No.224 1-4+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0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基于信息熵和统计参数的径流随机模拟序列检验方法

    马细霞;朱慧青;

    传统的径流模拟序列检验方法是基于统计参数开展的,但由于径流具有高度的非线性、耗散性和复杂性,传统的检验方法虽能反映径流模拟序列和原始径流序列在各截口统计参数的吻合程度,但却忽视了径流作为一种时间序列的变化特征。因此,引入样本熵、小波熵概念,提出基于信息熵和统计参数的径流随机模拟序列检验方法,作为对传统检验方法的补充。以淮河支流沙河上漯河水文站月径流模拟系列为例进行应用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发现径流模拟序列中的较大月径流量、较大月径流位置的异常情况,筛选出精度高的模拟序列,为检验模拟序列精度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2019年04期 v.37;No.224 5-8+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7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海绵城市雨水花园水文水质过程模拟

    贺靖雄;李翠梅;程桂;朱君妍;

    以宜兴市中心某区域为例,通过参数率定及模型验证,构建了研究区域的SWMM模型,研究了不同重现期(3、10、50、100年)下,雨水花园水文、水质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重现期3~100年条件下,平均径流量、峰值流量、平均径流系数、入渗量、污染物SS负荷总量、COD负荷总量、TN负荷总量、TP负荷总量分别降低11.65%~12.66%、6.82%~8.46%、21.33%~23.26%、22.42%~22.81%、8.98%~10.08%、8.73%~9.84%、7.83%~9.09%、6.36%~8.33%,雨水花园可有效降低平均径流量、峰值流量、平均径流系数,增加入渗量,对污染物SS、COD、TN、TP的负荷总量也有较好的控制效果,为一种有效的海绵措施,且不受降雨重现期大小的影响,呈较为固定的范围。

    2019年04期 v.37;No.224 9-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2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金沙江水文过程对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的响应

    卢雅婷;岳遥;张小峰;

    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异常变化对气象和水文过程具有强烈干扰,金沙江流域降水和径流特征对该区域海温异常的响应对整个长江流域旱涝灾害的发生有重要影响。综合EOF方法、相关分析与集中期方法,通过分析金沙江流域1981~2010年间流域内降水对赤道中东太平洋Nino3.4区海温的滞后响应期及降水对径流的超前影响期,确定了径流对海温的滞后响应期。结果表明,金沙江降水对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的滞后响应存在短期(4个月)和长期(11~12个月)两种时距;多数年份,流域内降水对径流的超前影响期为1个月;一般情况下,金沙江径流对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的滞后响应模式亦分为短期(5个月)和长期(12~13个月)两类。结果可为海温异常引起的金沙江流域旱涝灾害及径流丰、枯事件预警提供依据。

    2019年04期 v.37;No.224 1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5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基于改进集对分析-可变模糊集耦合模型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

    刘永安;王文圣;赵益平;

    水资源承载力是水资源与人口、环境和经济发展紧密联系的一个关键指标,对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综合考虑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的基础上,提出了组合熵权秩次法,建立了改进的集对分析-可变模糊集耦合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模型。对成都市水资源承载力的评价结果表明,成都市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等级为2级,水资源开发利用已到一定规模,但仍具有开发潜力。改进的集对分析-可变模糊集耦合模型计算的权重更客观,评价结果科学合理,为区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2019年04期 v.37;No.224 1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基于物元法的江西省水资源安全评价

    曾佩;傅琼华;皮家骏;

    在综合考虑水资源安全主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从水资源、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四个方面选取16个定量指标作为评价因素,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评价指标初始权重,并采用投影寻踪法修正,引入物元分析法对江西省各市水资源安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011~2015年江西省各地市水资源安全等级整体呈上升趋势,地域差距比较明显,其中南昌、赣州、九江等人口聚集且经济发展迅速的地区水资源安全等级相对较低,与江西省水资源安全的实际状况相吻合,评价方法可供类似区域水资源安全评价参考。

    2019年04期 v.37;No.224 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晋中南-长治供水区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研究

    吴云;苏律文;仲晓林;杨侃;夏怡;

    针对供水区优化配置问题,以流域供水、生态和发电为目标建立了供水区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设置供水区无引调水和考虑引黄入晋工程两种调度情景,分析丰平枯三种典型水文年研究区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同时,提出一种改进多目标猫群算法(IMOCSO),对模型进行高效求解,得到多情景下的供水区水库调度方案集,为制定晋中南-长治供水区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提供了理论依据。算例结果合理有效,能较好地反映晋中南-长治区供水要求,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为供水区水资源分配提供了新途径。

    2019年04期 v.37;No.224 25-28+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6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基于突变级数法的山西省水资源脆弱性评价

    张蕊;

    水资源脆弱性评价是水资源安全研究的重要内容,突变级数法为水资源脆弱性评价方法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通过构建突变级数模型,并利用突变级数原理重新划定分级标准,有效弥补了突变级数法缺陷,对山西省2004~2016年水资源脆弱性从自然脆弱、人为脆弱和承载脆弱三个方面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04~2016年山西省水资源脆弱度呈波动式变化降低,其中自然脆弱度呈波浪式变化,人为脆弱度呈波动式下降趋势,承载脆弱度呈减少趋势;按照水资源综合脆弱性,山西省可划分为重度脆弱区、中度脆弱区和轻度脆弱区三个区,其中重度脆弱区1个市,中度脆弱区3个市,轻度脆弱区7个市。

    2019年04期 v.37;No.224 29-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0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基于熵权法的河北省水资源脆弱性评价

    刘晓敏;刘志辉;孙天合;

    鉴于研究水资源脆弱性对河北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特利用熵权法评价了河北省水资源脆弱性。发现河北省2005~2016年水资源脆弱性以中等脆弱性为主,水资源脆弱性呈现下降趋势;2005~2016年河北省平原区浅层地下水位不断下降;2005~2016年河北省总体上水资源利用效率得到明显提高,农业依然是用水大户。

    2019年04期 v.37;No.224 33-35+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基于水力模型的无收益水量分配方法

    王彤;周晓;李沆;

    无收益水量的合理分配对管网模型计算精度影响较大。为了尽可能真实地反映节点实际用水量,基于供水管网的一致漏损模型,将无收益水量分为真实漏损和表观漏损两部分,在原有管长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增加考虑了压力及流量,提出了漏失模型法的流量分配方法,并以天津市H区给水管网模型为例进行了计算验证。结果表明,对于沿线流量分配法与漏失模型法两种流量分配方法,其压力监测点处的模拟值在每个时刻与实测值的误差均在±2m之内;二者水力计算所得的节点压力相差约0.2m,漏失模型法的流量分配结果明显更靠近监测点的实测值,精度较高。

    2019年04期 v.37;No.224 36-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6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过境水影响区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方法及应用

    夏继勇;

    为研究过境水影响区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方法,在通过流域水文模型对区域过境水量评价的基础上,利用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模型模拟不同过境水情景区域水资源承载力,进而探讨过境水变化对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的影响。以泰安市为例,构建大汶河流域SWAT模型,模拟天然与实测过境水量,并联合水资源承载力SD模型模拟不同入境水情景水资源承载力。结果表明,丰水年时,实测与天然两种过境水情景GDP无变化;多年平均时,2030年实测过境水情景全市GDP相较于天然过境水情景偏少10%;平水年时,2030年实测过境水情景全市GDP相较于天然过境水情景偏少16%;枯水年时,2030年实测过境水情景全市GDP相较于天然过境水情景偏少15%。

    2019年04期 v.37;No.224 40-4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3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基于水动力水质联合调控的温州市主城区平原河网引水规模研究

    田传冲;魏婧;黄冬菁;

    鉴于引调水工程可显著提高平原河网水资源水环境的承载能力,针对温州市主城区平原河网水系特点,以瓯江干流为调水水源、以区域引排工程为手段,构建其水动力水质联合调控模型,在分析引水水质及污染物入河量的基础上,同时考虑目标流速和目标水质两个因子,确定研究区所需引水规模为30m3/s,为研究区调水引流方案提供了支撑。

    2019年04期 v.37;No.224 4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9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基于粗糙集的中小河流健康关键因子识别及分析

    彭苏丽;夏继红;蔡旺炜;汪颖俊;窦传彬;

    在分析中小河流健康内涵和要求的基础上,结合浙江省龙游县灵山港特点,应用粗糙集理论,以中小河流健康表征因子构建决策表,计算条件属性的正域以约简因子,再进一步计算约简因子的依赖度、重要度,进而准确识别关键因子。识别结果表明,植被覆盖率的重要度最大,为0.33,说明植被覆盖率为灵山港健康的关键因子;从空间尺度上看,灵山港从上游至下游植被覆盖率逐渐下降。因此,在保护现有植被的基础上,实施以植被恢复为主的生态修复措施是恢复灵山港健康的关键。

    2019年04期 v.37;No.224 48-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泰莱盆地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水质评价

    李贵恒;冯建国;鲁统民;高宗军;赫明浩;

    为分析泰莱盆地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水质现状,选取2017年丰水期140件水样,其中,孔隙水样47件、岩溶水样61件和裂隙水样32件,运用数理统计、Piper三线图、箱型图等方法,分析了研究区主要离子及水化学特征,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Wilcox图解法评价了水质现状及灌溉水质。结果表明,泰莱盆地主要阳离子为Ca~(2+)、Na~+,占阳离子总数的80%以上,主要阴离子为HCO_3~-、SO_4~(2-),占阴离子总数的67%以上,其中NO3-含量也相对较高;水化学类型以HCO3·SO4-Ca型水为主;pH值整体呈弱碱性,TDS存在孔隙水>岩溶水>裂隙水的关系,这与地下水径流条件有关;Ⅳ、Ⅴ类水样占总水样的29.3%,影响因子为SO_4~(2-)、NO3-、TDS、总硬度,其主要影响因素为人为活动;绝大部分区域均属于好—可用及以上级别,合理利用地下水灌溉可有效预防土壤盐碱化问题。

    2019年04期 v.37;No.224 52-55+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1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功果桥水库坝下河道水温原型观测及分析

    毕晓静;陆颖;保文秀;袁旭;赵著燕;敦越;

    为探究高原山地水电开发对坝下河道水温的影响,于2014年5月~2015年4月对功果桥水库开展水温原型观测,基于高密度观测资料,研究坝下河道沿程水温的时空分异特征,重点分析功果桥电站对坝下河道水温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电站运行后,大坝坝上及坝下多个观测点水温在全年多数时段高于建坝前水文站所测得的历史同期天然河道水温,存在增温情况;在坝下26km河段内,月均水温低于坝前表层水温,26km后的河段受小湾库区回水影响,全年水温呈现"坦化";除冬季(11月至次年2月)外的其他时期,功果桥电站坝前区域存在水温分层现象,表明参数α-β判别法在澜沧江流域应用具有局限性。

    2019年04期 v.37;No.224 56-58+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2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近50年嘉陵江水沙通量演变特征分析

    郭文献;豆高飞;李越;王鸿翔;

    根据1965~2016年嘉陵江北碚水文站实测径流泥沙资料,研究了嘉陵江水沙通量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嘉陵江年径流量有减少趋势,但不显著,而年输沙量下降趋势显著,且通过95%置信度检验;嘉陵江径流量和输沙量分别存在32、28年的周期性变化规律;水库拦沙等人类活动为嘉陵江年输沙量显著减少的主要原因。

    2019年04期 v.37;No.224 59-62+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7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水情测报与优化调度

  • 基于多态系统理论的巫山县山洪灾害危险评价

    徐州;林孝松;牟凤云;余情;鲁小平;

    以巫山县山洪灾害为研究对象,基于多态系统理论,将坡度、坡向、地形起伏度、河网密度、土壤类型、土地利用类型6个元件并联为孕灾环境系统,与多年平均最大1、6、24h降雨3个元件进行串联,构建山洪灾害危险多态系统评价模型;考虑降雨和未降雨两种情景,从乡镇和村社两个尺度对研究区山洪灾害危险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不考虑降雨因素情况下,巫山县各乡镇和村社均处于山洪灾害低危险状态;在考虑最大1、6、24h降雨条件下,研究区山洪危险总体呈现以西部大溪乡和东南部为极核,分别向东北-南、西北方向逐渐降低的空间分布格局,与降雨危险状态划分吻合,且以降雨强度为元件的触发系统是山洪灾害多态系统的必要组成成分;无论乡镇尺度还是村社尺度,各降雨触发条件下极高、高危险区域的面积1h>24h>6h,说明研究区山洪灾害最易受1h短历时强降雨的影响。因此,针对不同降雨触发下的山洪危险区域,应因地制宜地采取防灾减灾措施,以保护居民生命及建筑物等财产安全。

    2019年04期 v.37;No.224 63-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9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大坝安全与监测

  • 基于破坏模式的大坝安全监测布置改进

    喻蔚然;刘春福;

    尽管现行技术规范规定了大坝安全监测设施的布置要求,但实际上多数设施未布置在病险隐患或险情可能发生的关键部位,监测数据难以全面反映大坝实际安全状况。为了提高大坝安全监测的有效性,有必要对监测设施的布置进行改进设计。在全面了解工程地质条件、结构特点及功能的基础上,采用破坏模式影响与关键性分析技术,识别并分析可能破坏模式,评估破坏模式发生的可能性、破坏事件影响的严重性及侦测与干预的可能性,确定关键值,并针对主要的破坏模式进行监测布置设计。实例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提高大坝安全监测设施布置的目的性,效果更明显。

    2019年04期 v.37;No.224 68-71+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4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基于BIM的大坝安全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开发研究

    王培成;包腾飞;朱茜;

    针对现阶段大坝安全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可视化程度低、信息管理繁琐等问题,引入可视化程度高、集成信息强的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并以Revit作为开发平台,以SQL Server作为后台数据库管理系统,将BIM模型与监测数据相关联,开发了大坝安全监测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具有载入仪器族、插入测点、查询测点信息、查询数据等功能,实现了BIM模型与监测数据的交互,对其他BIM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具有借鉴意义。

    2019年04期 v.37;No.224 72-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7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含概率与区间混合不确定性的重力坝可靠性分析

    程井;李培聪;李同春;孟凡轩;

    针对重力坝可靠度分析中由于数据缺乏或监测条件限制难以得到各变量精确的概率分布的情况,提出了含概率与区间混合不确定性的结构可靠性分析方法,对于可得到精确概率分布的变量用随机变量进行考虑,对于无精确概率分布的变量用区间表示,并结合响应面法计算了广西红水河龙滩重力坝坝踵抗拉可靠度。结果表明,该方法只需少量的不确定信息就可对结构进行可靠性分析,更适合结构复杂、不确定性较高的水工建筑物结构。

    2019年04期 v.37;No.224 76-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8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构皮滩拱坝温度荷载反馈分析方法研究

    廖欣;包腾飞;朱茜;李慧;

    在拱坝设计过程中,由于缺乏坝体实际温度监测资料,温度荷载采用统一公式确定,往往与坝体的实际状态存在一定偏差。以构皮滩拱坝运行过程中的温度监测数据为基础,对拱坝坝体的温度场进行反馈分析,确定实际温度荷载,并对比分析了设计时采用的温度荷载与实际温度荷载作用下的坝体应力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反馈的温度荷载能较好地反映拱坝运行期间的实际状态,设计时采用的温度荷载与实际温度荷载作用下的坝体应力接近,设计阶段采用的温度荷载合理。

    2019年04期 v.37;No.224 80-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1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心墙构造特性对土石坝稳定性的影响分析

    王鹏全;邓勤民;

    基于Geo-studio研究了粘土心墙防渗体渗透系数、心墙高度和心墙上游坡度变化等构造特性对土石坝渗流和坝坡稳定的影响,采用影响因素正交组合试验设置不同的心墙构造特性参数及其因素水平组合,以坝壳下游渗流流速、心墙浸润线逸出比降和上下游坝坡稳定最小安全系数作为评价指标筛选出心墙最优的特性组合。结果表明,对坝体渗流稳定影响的显著水平依次为心墙渗透系数>心墙高度>心墙上游坡度;对坝坡稳定影响的显著水平依次为心墙高度>心墙渗透系数>心墙上游坡度。根据心墙构造因素的显著性分析结果,方案4(A2B1C2)为最优心墙构造特性组合。

    2019年04期 v.37;No.224 84-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8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水利水电工程

  • 某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结构体系抗振研究

    宋思露;李同春;赵兰浩;秦浩;朱松松;

    以某大型抽水蓄能电站为例,采用不同的地下厂房结构布置方案,即楼板采用板梁结构或厚板结构、上下游侧采用边墙结构或立柱结构、改变立柱结构的截面尺寸,提取结构的模态,分析了厂房结构的自振特性,并基于谐响应法分析了额定工况条件下不同方案之间动力特性的差异和楼板厚度敏感性。结果表明,在机组动荷载作用下,改变楼板结构形式或采用不同截面尺寸的立柱在一定范围内对厂房整体的自振特性作用有限;从厂房抗振角度来说,上下游侧采用边墙结构比立柱结构更有利;当厚板结构的厚度达到0.7m时,与现有板梁结构的抗振能力基本相当;就一般情况而言,板梁结构的抗振能力要高于厚板结构。因此,应结合工程实际情况来选择最优的结构体系布置方案。

    2019年04期 v.37;No.224 88-91+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3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超高扬程垂直升船机塔柱结构型式及抗震性能分析

    邓运倜;陶桂兰;杨小乐;曹佳雷;

    为确定升船机塔柱结构筒体尺度,将高扬程升船机塔柱结构简化为薄壁筒体结构,控制塔柱顶部位移满足相关规范要求,基于悬臂梁法,编写程序计算筒体宽度与壁厚之间的关系。根据塔柱结构设计原则和使用要求,在保证混凝土用量相近的条件下,拟定了固定壁厚、变壁厚两种超高扬程塔柱结构型式尺度;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固定壁厚和变壁厚两种塔柱结构计算模型,分析了超高扬程大型升船机塔柱结构在三种不同烈度地震荷载下的动力响应。计算结果表明,在不同地震烈度作用下,变壁厚塔柱结构的顶部位移及加速度、惯性力、筏形基础的拉、压应力较小,变壁厚塔柱结构的抗震性能优于固定壁厚塔柱结构。

    2019年04期 v.37;No.224 92-95+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9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新疆布仑口超高水头钢岔管参数化设计及优化分析

    郭宇;吴俊杰;

    新疆布仑口水电站有压发电隧洞末端钢岔管最大设计水头为750m,钢岔管水头(H)和洞径(D)的乘积(HD)值为2 400m2,属于典型的超高水头钢岔管,初选钢岔管管材的强度高、钢板厚度大,管径较小,从而增大了制作加工的难度。合理体型的钢岔管对发电系统安全运行非常重要,然而影响钢岔管管壁应力的因素较多,为了提高钢岔管的体型优化效率,通过钢岔管参数化设计平台快速建立模型,再导入有限元计算软件中对钢岔管体型进行优化分析,以达到降低制作难度、质量风险及工程投资目的,亦为今后水利工程中的钢岔管优化分析提供了借鉴。

    2019年04期 v.37;No.224 96-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7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深厚淤泥地基海堤与跨海大桥交叉安全影响分析

    黄朝煊;

    针对沿海地区深厚淤泥地基上新建海堤对交叉段沿海跨海大桥负摩阻力影响的问题,基于大型有限元计算软件,首先研究了海堤结构、桥梁结构的先后施工次序,提出采用先堤后桥的施工顺序,并分别取土石堤至桥墩桩基之间距离为50、100、150、200、250m进行计算,发现当土石堤至桥墩桩基之间距离为150m时,桥墩水平变位10mm、竖向变位18.3mm、桥桩最大拉应力0.7 MPa,均满足相关规范要求,即对大桥桥墩两侧各150m范围内采用特殊的桩基框架肋板结构海堤衔接,最后通过分析实际沉降监测资料数据,认为该结构保证了大桥的整体安全,达到了预期效果。

    2019年04期 v.37;No.224 100-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7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遗传-深度搜索混合算法反演浅水模型糙率的效率分析

    党晚婷;毕胜;沈杰;韩继斌;

    糙率是水动力数值模型中率定和验证的重要参数。采用遗传算法反演河道糙率一直是水动力数值模拟研究的热点与难点,其反演效率是优化算法应用于实际工程的主要制约因素。针对遗传算法后期收敛慢的问题,引入拟牛顿、信赖域、单纯形3种局部细致搜索性强的算法与标准遗传算法混合,比较分析各种算法对一维水动力模型糙率的反演精度、效率及调用模型次数,探讨全局优化和局部细致优化混合算法在水动力模型参数优化中的适应性和实用性。研究结果表明,各算法对水动力模型糙率均具有较高的反演精度,但遗传算法在优化过程中存在明显的"阶跃"现象,而引入局部深度搜索算法后可显著减少优化过程中调用水动力程序的次数,提高收敛速度。研究结果可为一、二维水动力模型糙率反演方法选择及改进思路提供参考,亦可为各行业多目标优化问题的效率分析提供借鉴。

    2019年04期 v.37;No.224 104-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9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多层泄孔运行方式对二级斜坡进口浅水垫消力池水力特性的影响

    魏晶晶;李连侠;张法星;廖华胜;李秋林;唐玉川;易文敏;沈焕荣;

    针对某水电站工程消力池体型不合理及调度运行方式不当而导致池内流态不良、消力池临底流速过大、底板冲刷破坏等问题,通过1∶45模型试验分析了二级斜坡进口式浅水垫消力池在多层泄洪孔不同运行方式下的水力特性。结果表明,新提出的消力池体型能够明显改善面流流态及水跃不稳定等问题,针对该工程,优先采用溢流表孔泄流比采用冲沙底孔泄流池内流态更佳,消力池临底及岸边流速更低,消能防冲效果更好。

    2019年04期 v.37;No.224 109-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9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基于防水性能设计的湿喷混凝土衬砌结构优化研究

    宁逢伟;蔡跃波;白银;丁建彤;张丰;

    为提升喷射混凝土衬砌结构的防水能力,制备C50湿喷混凝土,建立纯湿喷混凝土衬砌结构作为对照组;选用3种防水膜(丙烯酸盐乳液、胶体乳液、水性聚脲)和3种防水砂浆(丙乳砂浆、胶乳砂浆、高强砂浆)作为防水层,将防水层设置在基准衬砌结构的迎水面、中部、背水面建立不同的组合衬砌结构型式,通过抗渗性试验和电通量测试,对各衬砌结构型式进行防水性能评价。结果表明,设置防水层可显著提升湿喷混凝土衬砌结构的防水性能;水性聚脲防水膜的防水性能优于丙烯酸盐防水膜和胶体乳液防水膜;丙乳砂浆和胶乳砂浆的防水性能均优于高强砂浆;防水层设计部位中,与湿喷混凝土组合衬砌结构的防水能力由大到小依次为迎水面>中部>背水面。

    2019年04期 v.37;No.224 113-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0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带波纹管伸缩节的地面钢衬钢筋混凝土管道对活断层错动变形的适应性研究

    袁凯华;伍鹤皋;石长征;杜昭若;朱国金;杨小龙;

    对于跨活断层管道,在地震等外力作用下采用地面明钢管易产生支座扭曲破坏或钢管落梁破坏,以滇中引水工程过活动断裂的观音山倒虹吸为例,选取钢衬钢筋混凝土管道,在过活动断裂带管线中布置若干波纹管伸缩节以吸收错动位移,研究不同工况下管道和伸缩节对活动断层蠕滑、粘滑变形的适应性。结果表明,波纹管伸缩节可承担大部分的断层错动变形,减小断层错动对管道的影响;钢衬钢筋混凝土管道+波纹管伸缩节的布置方案不仅对断层蠕滑错动具有较好的适应性,且在粘滑错动情况下,也能控制破坏发生范围,以预先采取工程措施减少二次灾害的发生。

    2019年04期 v.37;No.224 118-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1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考虑流固耦合的水位降雨共同作用下荆江岸坡应力位移场分析

    陶桂兰;陈洁;

    为了研究水位升降与降雨共同作用下荆江高滩岸坡应力位移的变化规律,根据该河段的地质水文条件,应用Geo-Studio软件对岸坡进行了流固耦合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岸坡最大剪应力分布由坡面向坡底逐渐增大;水位上升,同一岸坡点所受剪应力随之减小,岸坡位移指向坡内;水位下降,同一岸坡点所受剪应力随之增大,岸坡位移指向坡外,此时叠加降雨作用将导致坡顶向外位移进一步增大,对岸坡稳定非常不利,需重点监控;水位升降对坡脚位移的影响较大,降雨主要引起坡顶向外不利位移,需分别加强岸坡坡脚和坡顶的位移监测工作。

    2019年04期 v.37;No.224 122-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3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三峡水库水位升降对土质岸坡塌岸力学影响机制研究

    滕帅;王世梅;余文鹏;

    三峡库区土质岸坡因水动力条件改变产生大量塌岸,而库水位升降是其重要破坏因子。对此,通过物理模型试验探究了土质岸坡在水位反复升降条件下的塌岸破坏特征、演化过程及力学机制。结果表明,在水位反复升降条件下,土质岸坡发生渐进式变形破坏。随着水位升降次数增加,其变形演化过程为微裂缝出现→微裂隙扩展→裂隙贯穿→滑面形成→部分滑移→裂隙再次出现并扩展→滑面再次形成→再次滑移,岸坡经过多次滑移后坡度趋缓并最终趋于稳定。水位升降造成塌岸的力学机制为浸泡软化、浮托力及渗流力三种力学效应共同作用,但在库水上升和下降的不同阶段三种力学效应对岸坡的作用效果却明显不同,因此岸坡变形破坏特征和程度也有很大差异。在三种力学效应共同作用下,随库水位反复升降岸坡变形破坏表现为表面拉裂及内部压剪破坏并逐渐积累扩展。

    2019年04期 v.37;No.224 127-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5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灰色关联的模糊综合评价法在三峡库区巴东段滑坡危险性评价中的应用

    王春燕;王力;

    三峡库区建成后,新生滑坡或受库水影响的复活型滑坡多达4 000余处,进行滑坡危险性等级评价为其中的关键工作之一。以模糊综合评价法为基础,采用正态分布函数确定隶属度函数,构建一级模糊综合评价矩阵;引入灰色关联分析法计算危险评价影响因素权重的大小,结合一级模糊矩阵,经过模糊运算后,得出滑坡危险等级的灰色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基于灰色关联的滑坡危险性等级综合评价模型,对滑坡的危险性进行客观的量化评价,将滑坡的危险性分为5个等级,以三峡库区巴东段的6个重点滑坡体为例进行危险性等级评价,并与该地区的滑坡危险性灾情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研究方法和结果能较准确地反映滑坡危险等级情况,可应用于滑坡危险性等级评价中。

    2019年04期 v.37;No.224 131-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掺砾膨胀土的侧限压缩增湿变形试验研究

    苏蔚;陈群;王琛;周成;

    为研究掺砾膨胀土作为填筑材料的湿化变形特性,采用常规固结仪对掺砾膨胀土进行了侧限压缩条件下的增湿试验,研究初始含水率和应力水平对增湿膨胀率及增湿后压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湿膨胀率随应力水平的增加而减小,存在从增湿膨胀转化为增湿体缩的分界应力。增湿后的压缩性受制样含水率及应力水平的影响显著,初始含水率越低,在加压的初始阶段,膨胀率随压力的增加降低得越快,且分级加压结束后的膨胀率越低;增湿时所处的应力水平越低,增湿稳定后分级加载时,试样的压缩变形量越大。研究成果为掺砾膨胀土作为填筑材料的可行性提供了参考。

    2019年04期 v.37;No.224 136-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2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黑河流域中游地区地下水水位多年变化特征

    王贞岩;高宗军;王姝;安永会;王文祥;刘久潭;

    为了解黑河中游地区多年地下水位动态变化情况,依据收集的地下水水位观测资料,以均值的方法计算了1986~2011年地下水位年均变幅值K,并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地下水位多年动态变化过程可划分为快速下降、缓慢下降、基本稳定、缓慢上升和快速上升5种类型,得出了研究期地下水位变化特征。整体上看,研究区地下水水位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第一阶段为1986~2001年,地下水水位呈普遍下降趋势;第二阶段为2001~2011年,地下水水位下降速度减缓,部分地区呈逐渐抬升的趋势。地下水位变化由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共同控制,其中人为因素尤其是工农业生产和国家政策对地下水水位的影响较大。

    2019年04期 v.37;No.224 140-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6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水资源管理中的水-能源-经济耦合关系

    周露明;谢兴华;余丽;孔德森;

    为研究水资源、能源与社会经济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及时序变化特征,基于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制度的内涵,建立了水资源-能源-经济系统的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协调模型定量分析整个系统的协调发展水平及子系统相互之间的耦合关系。以山东省为例,分析其2005~2016年水-能源-经济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及变化特征。发现山东省水资源、能源与社会经济一直处于高水平耦合阶段,相互作用程度显著;耦合协调度呈波动式上升状态,从勉强协调发展类升至中级协调发展类,但三者之间仍存在较大的耦合协调空间,故应提高水资源与能源的开发利用效率,加强环境保护力度,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2019年04期 v.37;No.224 144-147+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5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基于模糊数学法和生产函数的水权交易价格研究

    管新建;谭力;张文鸽;

    鉴于目前我国水权交易尚处于起步阶段,定价机制尚不成熟,提出了基于模糊数学法和生产函数的干旱地区农业节水向工业水权交易定价模型。该模型由基于模糊数学的水权交易价格综合评价和水权交易价格范围两部分组成,其中水权交易价格综合评价是对影响水权交易价格的各因素进行模糊评价,水权交易价格范围则由生产函数和交易成本决定,将综合评价结果与水权交易价格范围进行复合运算,进而得到水权交易价格。将综合定价模型应用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南岸灌区农业节水向工业水权交易中,结果表明该定价模型可为干旱地区水权交易合理定价提供技术支撑,对未来水市场的良好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2019年04期 v.37;No.224 148-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基于改进云模型的水利工程项目成本风险管理研究

    周兰庭;袁志美;徐长华;唐新玥;

    项目成本风险评价是水利工程项目成本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在建立项目风险因素层次结构的基础上,提出利用改进云模型实现对项目成本的风险评价。该模型全面顾及到专家定性评价的随机性、模糊性及不确定性,将AHP法和熵权法对应求解的主观权重及客观权重与云模型计算的初始权重相耦合,利用组合评价法确定各风险因子的重要程度。将所提方法应用于工程实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及适用性,进一步拓展了云模型在水利领域的应用。

    2019年04期 v.37;No.224 152-154+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2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机电与控制工程

  • 某250 MW抽水蓄能机组异常低扬程水泵工况启动试验

    冯雁敏;黄琢;李明;荆凯;

    某抽水蓄能电站上库无天然径流,为减少外接水泵向上库蓄水的投资并缩短基建工期,首台机组以水泵工况模式启动。对异常低扬程下机组首次水泵工况启动涉及到的关键安全技术问题进行梳理总结,优化修改水泵工况正常启动过程中的抽水造压控制流程。分析了机组抽水启动过程及抽水稳态工况下振动、摆度及水流压力脉动等稳定性指标试验数据,并研究了水流压力脉动和机组稳定性间的内在联系,可为后续类似抽水蓄能电站设计、调试提供借鉴。

    2019年04期 v.37;No.224 155-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0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带引水调压室水轮机调节系统稳定性及动态品质研究

    高亢;唐兆祥;李科;成秋玲;

    为了研究小波动过渡过程中,调压室水位波动对水力发电系统动态稳定性及调节品质的影响,从水力耦合的角度,确定了调压室水位与机组流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建立了带引水调压室的水力发电系统数学模型,并基于Simulink对系统进行仿真研究。结果表明,调压室水位波动对机组转速的主波影响较小,对机组转速的尾波影响显著;调压室时间常数及引水系统的水力阻尼是影响调压室水位波动稳定的重要因素,机组转速的主波稳定不能表明系统稳定,还必须考虑调压室水位波动稳定性。

    2019年04期 v.37;No.224 160-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5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电气工程

  • 输电线路钢结构杆塔涂层腐蚀寿命灰色预测模型及应用

    尹文阔;李峰;赵文彬;

    针对钢结构杆塔因涂层脱落而遭到腐蚀的问题,利用涂层腐蚀面积的历史数据,通过灰色预测中的GM(1,1)模型,得到涂层腐蚀面积的预测模型,由此推导出钢结构杆塔涂层的腐蚀寿命,并采用实际数据和多项式预测对模型精确度进行了验算,证明了该模型的有效性和优越性,同时明确数据数量和预测时间点对模型准确性的影响。

    2019年04期 v.37;No.224 163-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1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基于改进贪心算法的温差电器件电-热耦合效应研究

    王成江;沈书林;涂鸣麟;方洋洋;梁清雲;

    温差电器件实际工作时由于内电阻的存在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焦耳热,传统的温差电研究中虽注意到温差发电过程中的焦耳热现象,但只是在等效计算热功率时消去焦耳热部分,而忽略了焦耳热对温差电器件热、冷端温度分布的影响。针对传统研究的不足,考虑实际应用中的电-热耦合效应,运用理论推导的方法建立了第三类边界条件下的温差发电负载模型,并利用改进贪心算法迭代求解,最后以SP1848-21745型温差发电片为例,通过试验验证了模型与算法的正确性。模型的数值求解与发电片实测结果对比表明,考虑了电-热耦合效应的温差发电负载模型的热电输出值更接近实测值。

    2019年04期 v.37;No.224 167-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8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基于MEMS电场传感器的1000 kV非接触验电器研究

    刘宝升;陈利飞;雷兴列;刘庭;刘凯;余光凯;

    为解决交流特高压输电线路验电难题,基于微机电系统(MEMS)电场传感器及非接触式验电器的工作原理,通过仿真计算确定了档中、塔头位置的验电区域及验电器报警阈值要求,结合试验对MEMS非接触式验电器报警阈值进行了校准,并在特高压线路开展了非接触式验电器的现场应用。结果表明,当MEMS非接触式验电器报警阈值设定为25kV/m,档中位置时验电器置于距离导线10~15m的区域内、塔头位置时验电器朝导线方向伸出距离塔身、横担2m区域即可准确判断线路带电情况。

    2019年04期 v.37;No.224 171-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5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电缆线路的110 kV变电站无功补偿研究

    王敏;张旭航;曹炜;

    针对目前110kV变电站无功补偿准则宽泛,确定的无功补偿取值范围较大,不能准确给出补偿方案的现状,提出了一种针对电缆线路的110kV变电站无功补偿方法,即先分析参与无功平衡因素,从中确定相关特征参数,然后建立含有电缆的典型110kV片网模型,使用多参数参与影响方式计算变电站相应的无功补偿比率,并对特征参数的相关度进行分析,从而得到针对电缆线路的110kV变电站无功补偿方法。实例分析表明所提方法能够便捷、有效地给出无功补偿方案,可应用于工程实际。

    2019年04期 v.37;No.224 176-1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0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老化对变压器用NOMEX绝缘纸FDS特性的影响

    李林多;夏怀民;王铄;王尧;张涛;

    NOMEX绝缘纸比传统纤维素绝缘纸有更好的理化特性与电气稳定性,在变压器中应用广泛。为了研究普通纤维素纸-油绝缘和NOMEX绝缘纸-油绝缘的老化状态对其频域介电谱(FDS)特性的影响规律,基于FDS测试原理,对两种油纸绝缘老化后的FDS特性与物化参数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普通纤维素纸-油绝缘和NOMEX纸-油绝缘随老化程度加深的变化规律存在较大区别,NOMEX绝缘的复介电常数ε*和介质损耗因数tanδ均随老化天数的推移而逐步递增,但增幅较小,其频域参数受老化影响较微弱;普通纤维素纸绝缘老化后的微水含量与酸值均高于NOMEX纸绝缘;两种油纸绝缘在测试频率f=10-4 Hz下的tanδ与油中酸值分别呈幂函数与线性关系,FDS可用于评估NOMEX纸-油绝缘的老化状态。

    2019年04期 v.37;No.224 180-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7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基于改进粒子群优化RBF网络的变压器故障诊断

    马松龄;郭小艳;张清敏;代一楠;

    为提高变压器故障诊断精度,提出了一种改进粒子群优化RBF网络算法,用于优化RBF网络的中心参数。首先通过非线性递减权值策略改进粒子群算法,再利用改进粒子群优化RBF网络,最后建立用于变压器故障诊断的RBF网络模型,并在Matlab平台上进行了仿真测试。结果表明,优化后的RBF网络比单一RBF网络故障诊断率有大幅提高。通过诊断国网某公司的5组故障实例,验证了所提算法的可行性。

    2019年04期 v.37;No.224 184-186+1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6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考虑负荷概率分布的中压配电网安全合环决策方法

    冯楠;周自强;张焰;包海龙;

    针对配电网合环过程中产生的合环电流可能影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问题,先通过对合环稳态电流与暂态电流的分析推导出安全合环的简化判据,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考虑负荷概率分布的中压配电网安全合环决策方法。其中,采用半不变量法计算合环稳态电流的概率分布特性,并在综合考虑安全性与时效性的基础上进行合环决策;对于输入变量的半不变量难以通过传统数值方法求取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历史负荷数据求取其半不变量的方法。最后通过对上海市浦东新区局部配电网的仿真计算,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2019年04期 v.37;No.224 187-1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4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基于改进型运行策略的独立微电网容量优化配置

    王晓毅;唐忠;浦润琴;

    建立独立微电网对于解决离岸岛屿等传统供电不便地区的可靠自主供用电问题具有非常显著的实用性。针对风/光/蓄/柴独立微电网,提出了一种考虑系统净负荷大小的改进型运行控制策略,通过权重法将系统经济性和环保性指标整合并加入可靠性经济惩罚共同作为优化目标,考虑多种约束条件,建立基于改进型运行策略的风/光/蓄/柴独立微电网容量优化配置模型,并采用混合量子遗传算法(HQGA)对我国沿海某岛地区独立微网实施优化配置。结果表明,与采用常规运行策略的配置结果相比,所提运行策略具有正确性和优越性。

    2019年04期 v.37;No.224 192-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3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能源

  • 考虑需求侧响应的风电并网系统旋转备用优化

    杨昆;苟庆林;夏能弘;

    随着新能源的快速发展,风电并网的规模逐渐扩大,由于风电出力的不确定性,风电消纳已成为新能源发展的主要挑战。考虑常规机组同时参与主辅市场,并融入需求侧资源可中断负荷及用电激励参与辅助服务市场,建立源荷协调的双层优化模型。上层模型以发电成本和弃风成本最小为优化目标,确定常规机组出力和风电计划出力;在上层优化结果基础上,下层针对常规机组调峰能力不足导致的弃风和失负荷情况,考虑用电激励和可中断负荷为备用资源,建立以发电侧旋转备用成本、用电激励成本、可中断负荷成本及失负荷损失和弃风损失的条件价值风险最小为目标的优化模型,得到旋转备用容量优化购买量。以修正的IEEE 6机30节点系统进行算例研究,仿真结果表明所建模型能有效提高系统经济性及风电消纳水平。

    2019年04期 v.37;No.224 197-2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3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基于风电消纳的多类型储能系统联合经济调度

    邹钰洁;唐忠;晏武;单福州;浦润琴;

    为使电力系统尽可能提高风电接纳能力,建立了基于风电消纳的实时失调成本模型,考虑到安全性、环保性,分别构建了基于风电-火电调度总成本模型和基于风电-火电-联合储能系统调度总成本模型,并采用HS-PSO混合算法求解调度总成本模型。算例仿真结果表明,抽水蓄能电站、蓄电池和超级电容器混合储能系统在增加经济效益、提高风电接纳能力方面优势明显;同时验证了储能系统容量与弃风率的关系,为含风电并网运行的系统经济调度提供了依据。

    2019年04期 v.37;No.224 202-206+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2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下载本期数据